水中常见的四大病毒介绍
一、肠道病毒
肠道病毒(Enterovirus)属小RNA病毒科(Picomaviridae),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(Poliovirus)、柯萨奇病毒(Coxsackie vims) A、柯萨奇病毒(Coxsackievirus) B和埃可病毒(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,简称ECHO virus)。肠道病毒是在水体环境中最常见、也是水病毒学研究最多的一类病毒。在研究水的病毒学安全性中,常以肠道病毒作为代表,因为这类病毒病患者排毒量大、排毒时间长,肠道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、存活时间较久,可以通过水体以外的途径传播,而且比其他病毒易于检测。
肠遭病毒具有以下共性:①病毒体呈球形,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,直径22~39nm,无囊膜;②核酸为单股正链RNA;③肠道病毒耐乙醚、耐酸(pH3~5),对胆汁,普通消毒剂如70%酒精、5%来苏儿等有抵抗作用;对氧化剂如1%高锰酸钾、1%双氧水和含氯消毒剂较敏感。此外对高温、干燥、紫外线等敏感,56℃ 30min可灭活病毒。病毒在粪便和污水中可存活数月;④均能在肠道中增殖,并能侵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,引起各种临床综合病症。
1、脊髓灰质炎病毒
这种病毒是一种圆形的微小病毒,直径8~30nm,属肠道病毒。脊髓灰质炎是-种急性传染病。染病后常发热和肢体疼痛,主要病变在神经系统,故部分病人可引发麻痹,严重者可留有瘫痪后遗症。此病多见于小儿,所以又名小儿麻痹症。
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及粪便内均可排出此病毒。食物和水可能被粪便感染,所以经口摄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。如水源被污染了,可促成较大的流行。
此病毒在人体外生活力很强,可在水中和粪便中存活数月,低温下可长期保存,但对高温及干燥较敏感。加热至60℃及紫外线照射均可在0.5~1h内灭活。各种氯化剂、2%碘酒、甲醛、升汞等都能有一定的消毒作用。用0.3~0.5mg/L的余氯进行消毒,接触1h,可灭活此病毒。
2、其他肠道病毒
除脊髓灰质炎病毒,肠道病毒还有柯萨奇和埃可病毒,这两种病毒在世界上传布也极广,主要侵犯少儿。一般夏秋季易流行。它们都具有暂时寄居人类肠道的特点。这些病毒都较小,一般直径小于30nm,抵抗力较强,能抗乙醚、70%乙醇和5%煤酚皂液,但对氧化剂很敏感。
这两种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,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症侯,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。一般症候有以下几种: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;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;流行性胸痛;疱疹性咽峡炎;出疹性疾病;呼吸道感染;小儿腹泻等。
二、肝炎病毒
病毒性肝炎一般可分为甲型肝炎(传染性肝炎或短潜伏期肝炎)和乙型肝炎(血清性肝炎或潜伏期肝炎),两者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同。主要临床症状有食欲减退、恶心、上腹部不适(或肝区痛)、乏力等,部分病人有黄疽和发热,多数肝脏肿大,伴有肝功能损害。
甲型肝炎病毒( hepatitis A virus,HAV)是一种形态上显着区别于同族其他成员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。1981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。最近由于它在许多方面的特征与肠道病毒有所不同而归人嗜肝RNA病毒(Hepamavirus)科。
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粪便排出体外,经口传染。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后,可能引起爆发性流行。
肝炎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强,在干燥或冰冻环境下能生存数月或数年。以紫外线照射1h或蒸煮30min以上可灭活。加氯消毒有一定的灭活作用。
三、轮状病毒
轮状病毒(Rolavirus)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(Reoviridae)轮状病毒属(Rotavirus)。由澳大利亚Bishop等于1973年首先从腹泻病人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发现。轮状病毒的病毒体呈圆球形,有双层衣壳,每层衣壳呈二十面体。内衣壳的壳微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放射状排列,形同车轮辐条。完整病毒大小约为70~75nm,无外衣壳的粗糙型颗粒为50~60nm.具双层衣壳的病毒体有传染性。
轮状病毒是引起全球儿童急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之一,据估计全球每年患轮状病毒肠胃炎的儿童超过1.4亿,造成数十万儿童死亡。其流行高峰主要在秋冬季,故常称为“秋季腹泻”.
轮状病毒对各种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抵抗力,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日或数月。病毒经乙醚、氯仿、反复冻融、超声、37℃1h或室温(25℃)24h等处理。仍具有感染性。该病毒耐酸、碱、在pH3.5.IO.o之间都具有感染性。95%的乙醇对该病毒的灭活最有效,56℃加热30min也可灭活病毒。
轮状病毒主要通过口-粪途径传播,可经饮用或进食受污染的饮水或食物、或接触受污染的对象传播。198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的轮状病毒病的暴发与市政供水的污染有关。1982年以来,中国发生了几次感染数百人的B族轮状病毒大暴发,其原因是饮用水被污水污染。
四、SARS冠状病毒(SARS CoV)
2002年底在我国广东省发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(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, SARS,俗称非典型性肺炎)患者,截至2003年6月SARS已经波及到380个国家和地区,总发病8000余例,死亡800多人。该病患者初期通常有高于38℃的发热,并会伴有寒颤,或者头痛、倦怠和肌痛,后期表现为干咳无痰,呼吸困难。该病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,同时可以通过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口、鼻、眼传播。
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发现,SARS病原微生物为SARS冠状病毒,归属于巢状病毒目、冠状病毒科,为单链RNA病毒。病毒直径80 ~140nm.
一些在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出现的100多种病毒曾在人们的排出粪便中检测到。人类每1克粪便中可排出100万以上病毒,而污水中传染性病毒颗粒的浓度可高达每立升50万。这些病毒都是引发疾病的根源。想要减少发病率,不仅仅要注意各种自身卫生及食物卫生,更重要的是从根源出发,净化水体,减少水源中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的排入。